矿产地质,水利水电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性门户 - 地理信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水利水电 >

小康路上的民心工程——湖北水利扶贫纪实

时间:2021-04-12 12:31:01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4月12日电(刘桔、温阳、孟梦)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在湖北脱贫攻坚战中,湖北水利部门大力实施水利扶贫工程,打水井、建水厂、修电站……在全省贫困农村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为广大村民打开了一道道致富大门,成为一个个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富民利民,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三水厂耸立于崇山峻岭间。新华网发

解民忧 让农民喝上安全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健康之本。农村脱贫致富,饮水安全首当其冲。

在鄂西北,十堰市郧阳区扼汉水中上游,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地处秦巴山余脉,属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山高水低且水源涵养能力差。长期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守着水源没水喝”,尝尽缺水苦头。

转折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郧阳区正式脱贫摘帽,当地饮水难成为历史。

“现在大家都喝上了自来水,水质好着呢!”在郧阳区青曲镇曲远河店村,村民宋平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汩汩清水平稳流淌……

宋平今年49岁,是郧阳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以前,我们住在高山上,经常需要到处找水,耗时又费力,一盆清水常常洗菜后洗脸,洗脸后洗脚。2018年,家里通自来水后,再也不用担心吃了脏水拉肚子。”

十堰市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易军介绍,“十三五”期间,郧阳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资超4.5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527处,实现了全区56.41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全覆盖。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龙池村,一条1480米空中水管穿过悬崖绝壁,实现泉水入村,结束了当地没水喝的历史;在襄阳市保康县,喀斯特山区打通了水井、建起了水厂,贫困小山村从此迎来巨变。

找水源、建水库、架管网……“十三五”期间,湖北水利人举全省之力,将清澈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各地老百姓的灶膛边,送进了他们的浴室、厕所……村民在喝上安全水的同时,也实现了用水自由。

湖北省水利厅饮水中心副主任熊渤说,“十三五”期间,湖北在编制全省“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唯一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专项规划。目前,全省不仅全面解决了2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难题,而且统筹解决711万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总体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分别达96%、94%、87%、77%,均超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

2017年,湖北省保康县成功探索高山深井取水,村民喝上“幸福水”。新华网发

纾民困 帮村民打开致富门

水能安民,亦能富民。

近几年,湖北省水利厅通过有序推进“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着力纾解农民增收难题,让农村小水电成为精准扶贫的一把把金钥匙,打开了贫困地区致富大门。

湖北省水利厅农电处三级调研员姚伟介绍,“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即采取国家补助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将中央投资支持农村小水电建设形成的资产收益,以每年不低于中央投资6%的比例,用于扶持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在全国开展试点。湖北作为6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启动试点项目建设。2018年,湖北省水利厅印发《湖北省水利扶贫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工程”。

湖北竹溪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境内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197条,已建电站73座,全县水能近期可开发量达70万千瓦。

2017年,竹溪县白果坪电站成功申报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对原电站进行扩容改造。自2018年起,白果坪电站已上缴年度扶贫收益资金3次,共587.14万元,其中,2020年计提收益195.8万元。

收益资金怎么用?竹溪县决定,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扶持产业发展等,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竹溪县汇湾镇溜口村的王观林,便是水电扶贫项目的一位受益者。据介绍,王观林今年52岁,是溜口村一名河道管理员。他说,现在在家门口做公益,一年能获得4000多元的补助,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白果坪电站扶贫项目收益。

汇湾镇镇长周建华说:“2020年,汇湾镇将申请到的120万元扶贫收益资金,80%用来开发公益岗位,累计开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环境卫生管理员等岗位215个,人均补助达4500元。”

距溜口村不远处的汇湾镇青龙村,150亩葛根基地于2020年获得了第一笔收益。负责基地建设的源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根说,2020年,葛根基地总共收益约120万元,带动周边67户村民就业,其中包括贫困户53户,户均年增收4800元以上。

据了解,这片基地田间产业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就是用白果坪电站的扶贫收益资金打造的。

“十三五”期间,竹溪县在改扩白果坪电站的同时,还新建洞沟电站,并成功申报水电扶贫项目。3年来,全县累计有73个贫困村、1838户在册贫困户从中收益。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汉子向中富在傅家湾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的精准帮扶之下,告别了破旧的土坯危房。他带着家人乔迁新居,烦恼少了,收入多了,日子越过越顺畅。

在湖北各地,“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为带动农村贫困地区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20个扶贫电站投产发电,新增或改善装机容量18.2万千瓦,三年来,累计上缴扶贫收益4712.2万元,带动20430贫困户脱贫增收。

与此同时,湖北省水利厅还积极推动水利劳务扶贫,稳定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截至2020年底,全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共计10159人,人均年增收约8300元。

一条飞跃1480米天堑的水管为长阳渔峡口镇龙池村的村民引来了山泉水。新华网发

惠民生 助村民踏上幸福路

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湖北是一个水利大省,也是一个移民大省。作为贫困农村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如何帮助全省一代代移民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是湖北水利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缩小版的丹江口水库大坝、老式芦苇旧屋、离开家乡的火车……在湖北荆门钟祥市柴湖镇鱼池村,一片移民搬迁体验园,成为移民解乡愁的好去处。

据了解,湖北荆门是一个移民大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丹江口库区的移民、三峡库区移民陆续离别家园、迁至荆门。该市现有原迁移民83126人,增长人口127924人,移民总人口211050人。

近几年,为做好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工作,湖北省水利厅提出:“移民专项资金、三峡后续发展资金重点向库区、移民地区贫困人口倾斜;继续加大后期扶持力度,加快补齐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紧贴移民就业增收和产业发展市场需要,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

在后扶政策和后扶资金的双重扶持下,湖北一个又一个移民村,旧貌换新颜,活力十足……

在柴湖镇鱼池村,二代移民全虎拴曾是有名的贫困户。2018年以前,全虎拴家庭没有固定收入来源,77岁高龄老母因肢体残疾常年卧床。

现在,全虎拴带母亲住进了敞亮新居,还身兼两职,有了三份收入。“我现在不仅是村里的专职保洁员、塘堰看护员,还流转土地拿租金、贷款参与合作社合伙经营,一年总收入接近2万元。”全虎拴高兴地说:“这几年,因为村里环境变好,母亲的心情也好了,身体都跟着变好了。”

漫步鱼池村,村里的大路小巷干净整洁,村民新居外的小菜园条块分明,麦冬等各种绿色植物见缝插针,一条生态沟让村里的污水变清流……

村党支部书记何辉说,2018年以来,村里利用水利资金和移民资金,修建修复了村庄所有过水渠道,完善了田间道路,建起了蔬菜大棚,还成立了帮扶车间。“村里的面貌大变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水利移民资金功不可没!”

荆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罗爱红介绍,近年来,荆门将移民村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将移民资金倾斜用于扶持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开展移民创业培训、生态旅游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以及电商、农村实用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培育了大批新型职业移民。2020年,全市累计培训移民4200多人次。

在大柴湖移民产业示范园,51岁的移民王文玲是农青园艺合作社一名普通花匠。她说,自己以前的工作内容就是“催花”,每月收入2000元。

2019年,王文玲参加了钟祥市移民局与农青园艺合办的培训班。后来,她和搭档承包起农青园艺催花项目,工资大幅上涨,现在每个月收入可达到7000元。

正是有了水利部门实施的一个个“民心工程”,许许多多象王文玲这样的库区移民和移民后代,如今都已经实现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节节高。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汉奎说:“为了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帮扶、移民等各项水利民生工作,努力建成更多、更好的‘民心工程’。”

利用水利资金和移民资金,荆门钟祥市柴湖镇鱼池村建起就业帮扶车间。新华网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