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网—专业矿产地质,水利水电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性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水利水电 >

数据红利怎么吃?选准赛道很重要!浪潮成立研究院深耕智慧水利

时间:9061-11-15 16:05:42 | 来源: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5G、物联网、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对中国现有的治水模式将产生多大影响?

11月14日,在济南浪潮科技园举行的智慧水利(务)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水利部、黄委会、山东、广东、四川等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专业高校、专业机构的60余名水利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出席了这场研讨会,他们用最新实践为行业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渗透到最古老的“治水“场景中,进行颠覆式的模式创新,推动水利新产业的发展。

图片说明: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揭牌。左为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肖雪,右为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万海斌。

会上,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正式成立,“浪潮大禹针”、“浪潮智慧水利大脑”、“浪潮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管”等水利大脑系列产品同步发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浪潮水利部门成立于2008年,已经在水利领域服务了12年。浪潮在这个时候集结水利界“最强大脑”,成立智慧水利研究院,发布“水利大脑”等系列产品,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这家转型为云+数+AI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要进一步聚焦垂直领域,浪潮选中的这个赛道,就是“智慧水利”。

这一垂直领域有多深?市场有多广?有两句古话—— “圣人治世,其枢在水”,“治国如治水,善治国者必先治水”,足以证明“治水”自古以来在国家治理中的分量和地位,更意味着难度。

那么,浪潮为什么要在这个节点投入资源,深耕“智慧水利”,背后的产业逻辑又是什么?

抓住要素改革红利!99万亿GDP,中国“淹不起”,“智慧水利”成优质赛道

1998年抗洪,已经定格为中国人的历史记忆。这场大洪水导致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98年抗洪最紧要关头,荆江大堤要不要分洪,成为一个巨大悬念。按照国务院文件,水位超过45米就分洪;但是按照专家手中数据分析,不分洪是可以的。

如果分洪,荆江分洪区33万人要转移,算上洪水后的重建和恢复生产,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50亿;如果不分洪,万一决口,武汉三镇将被淹,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到底分不分洪?当时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他要做出分洪与否的最后决断。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精确到毫米的数据,最终做出的决策是:不分洪。

到最后,在第六次洪峰到来时荆江大堤峰值水位达到45.22米,只比专家预估的45.2米多了2厘米。分洪区内33万人口的家园保住了!

这个历史细节,展示了“治水”的核心生产资料——数据,没有数据或者缺乏全面数据,更准确说是“全要素数据”,就会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就会心生畏惧,就摸不准洪水脾性。

现在的智慧水利,正是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变化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现在的治水思路比起以往也发生了改变。

1998年,中国GDP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2019年,中国GDP达到99万亿,这样的经济体量一旦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根本淹不起。

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万海斌在研讨会上说,历年来见诸于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总计1500余次,较大改道26次。其中有6次影响巨大的改道,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如果现在花园口决堤,将影响6000万人,所以必须要求风险可控。

所以,现在的“治水”思路,已经由传统的灾害管理变成风险研判、风险管控。这两年,5G、边缘计算、物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也使这种风险研判、风险管控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够将很多创新应用落实到最新实践中。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肖雪在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到了万物互联时代,数据源越来越多,和水利相关的各类数据的搜集、分析,处理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可以驾驭的空间就多了,也就有能力重新整合数据,谋划治水的顶层设计,把数据真正变成生产要素。

4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如何抓住要素改革红利?选准赛道非常关键。这个时候,已经探索了数据汇集、盘活数据资源多年的浪潮,把水利作为切入口,深入到2G业务中,无疑具有战略智慧和眼光。

此次,浪潮发起成立智慧水利研究院,整合了政府相关部门,水务、水政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利用水利数据打造算法和模型,目标是要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利行业智库,推动整个水利治理模式的创新。这个研究院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模式,加快内外部优势资源整合,逐步打造生态体系。在研讨会上,12位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受聘为研究院首批专家。

据悉,这个研究院将形成企业与科研院校“技术+业务”的联动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依托水利大脑系列产品,与科研院校和专业高效开展物联网、大数据、5G+边缘计算、区块链相关技术在水利上的课题研究及推广应用。

“治水”治出新产业!山东加入“黄河新合唱”,能否借鉴广东思维

广东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曾建生说,目前,各大江河湖库充斥着“万国牌“水利感知技术及产品。广东省现在正在探索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高度集约化、小型化、低成本化,产品化的,集感知、通信、应用和边缘计算一体化的产品。

曾建生说,过去是不同处室、不同业务需求,不同时段、不同领导,根据各自不同标准、不同编码、不同公司技术,分散采集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既造成重复建设,更造成数孤岛。现在,广东省要求涉水、涉河要全要素采集数据,广东省水利厅将已建和在建的108个水利信息系统和平台融合为一个系统。

浪潮此次推出的“水利大脑“,正是基于这种”共建、共享、共创、共治”的理念,打造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智慧大脑“。

据浪潮水利行业指挥部总指挥滕以金介绍,此次对外发布的水利大脑系列产品,依托浪潮云、数、AI技术能力,形成“端、边、脑、用”全栈云服务能力,并融合生态伙伴形成“平台+生态”的新型建设模式。这个“大脑”面向水资源、水灾害、水工程、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其中,智能物联网产品“大禹针”主要针对边缘侧,可实现水位、流量、水质、雨量、视频监控等多种物联感知设备的接入,具有统一设备接入、边缘智能计算、混合网络传输和灵活部署。

这个“水利大脑”,通过物联网技术汇集的河流水系、水利工程、水利管理的数据,就是生产要素;生产力就是水动力模型、洪水淹没分析等算力模型,通过这些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来创新“治水”的应用场景,将有效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

2016年7月17日,湖南古丈县一位村干部在巡查时发现村子后面的山上开始涌出泥水,非常危险,他立即组织村民转移。40分钟后泥石流汹涌而至,将村庄吞没。

现在,如果将传感器埋在泥石流易发区的山体,会预先感知出现的压力变化,并即时传输数据进行预警,就能为村民留出宝贵的40分钟逃生时间。

再比如,通过区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用水定额、水文信息、经济指标等,形成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水资源的供需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区域水资源的调度。

如何把边缘计算应用到场景中?滕以金说,在无人机监控采砂船这一场景中,配备了5G技术的无人机通过边缘计算,对警戒区内出现的物体进行图像通过算法进行自动分析,属于非法采砂行为的,即派人现场执法。

今年鄱阳湖大水,堤防因渗水频频出险。如果24小时无死角盯防,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现在,广东省的智慧水利工程在设计上,全部以5G技术为支撑,实现24小时实时实景在线监控。等到整个系统建成后,各级河长以及日常管理人员今后巡河、巡堤、巡库,只需要拿着一个应用终端,就可以比到现场更全面、准确了解信息。

而都江堰作为一项具有2275年历史的古老水利工程,现在正在探索数字化,其总体目标就是“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

四川省水利科学院研究院院长刘双美在研讨会上说,都江堰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灌区,在管理上面临如下难题,迫切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

目前,浪潮参与了四川、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参与了都江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

曾建生指出,水利信息化、数字化上的这些迫切要求,必然倒逼并引领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而这场革命又必然推动水利新产业的发展。现在,广东省水利厅正以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和浪潮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同时与浪潮、华为、欧比特、中光学等龙头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出可替代传统水文、水质观测站的标准化智慧产品,浪潮的“大禹针”现在就应用在广东省的智慧水利建设项目中。而浪潮参与的广东省以及都江堰的智慧水利建设项目,在传感器方面,就涉及国内外大大小小一百多家供应商。

这些具有颠覆性替代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必然会推动以水利人工智能产品为主导的新产业。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山东作为黄河下游重点区域,做好生态保护的文章,“治水”是必不可少一步棋。山东企业在“治水”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治理模式的创新,为黄河流域水灾害防御、黄河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等智慧化应用上提供新思路,推动水利新产业的发展,从“治水”这个重头戏切入,可为山东在新的“黄河大合唱”抢占先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