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理信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矿产地质 >

年内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75亿元

时间:2021-12-31 14:50:07 | 来源:证券日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将于12月31日截止。近期,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屡创新高。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为1.76亿吨,累计成交额达75.05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记者注意到,今年11月份以来,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显著增强,全国碳市场交易明显放量。其中,11月份日均成交量达104.68万吨,总成交量为2302.97万吨,超过前四个月成交量总和。而结合整体数据来看,12月份更是大幅推高了成交量及成交金额。

对于这两个月市场规模走高,业内普遍认为,这主要受企业履约需求驱动,直接原因则在于10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通知的公布。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知,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在12月31日前,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2019年度至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在履约期内,按照相关规定,超排企业需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以抵消超额排放量,因此全国碳市场在此期间交易量增大、交易更活跃,持续创下新高,这是碳市场周期性的普遍特点和规律。”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数字商业推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今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为何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特征,南华期货研究所分析师傅小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交易主体结构单一,上市初期,只纳入电力行业作为碳交易主体;另一方面,交易主体主要以履约为目的,纳入的2000多家电力行业企业并非注册后马上进入市场交易,而是等到履约期临近才入场交易。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市场火热主要受履约驱动,交易目的较为单一,市场持续活跃度有待提高。

傅小燕对记者表示,展望明年,全国碳市场有两点值得期待:一是建材、有色等行业的碳排放交易是否纳入试点;二是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各项备案申请工作的受理是否重启。

“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相关部门正在稳步推进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关工作。目前,建材、有色等行业正在开展碳排放交易相关研究准备工作,预计可能推进较快。”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全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刘彦建议,一方面,全国碳市场需扩大行业覆盖面,纳入建材、有色等其他行业的控排企业参与交易,带动CCER成交量增长,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积极引入投资机构,增加衍生产品交易,提高市场的活力。此外,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加强基础数据管控,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市场有效运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