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水利水电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性门户 - 中国地理信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测绘基础 >

硅料价格疯狂上涨,吸引新玩家携百亿资本入行

时间:2021-06-22 10:50:14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近日,一份署名为某光伏企业的《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指出,今年4月开始,受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及硅料、硅片价格高频率、大幅度上涨双重因素影响,其开机率大幅度下调到60%左右。同时,有企业被“点名”,被指引导多晶硅按周定价,推升价格上涨。

事实上,这也是多晶硅价格暴涨致产业链内部矛盾激化的一个反映。过去一段时间,除了光伏电池端,组件和电站端都因硅料涨价而下调开工率或处于停工状态,经营严重承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6月16日的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21.72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1.34万元/吨,相比上周涨幅收窄,但该价格已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

在中下游运转几乎“瘫痪”的状态下,记者注意到,在高利润驱动下,除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等老玩家早前抛出扩产计划外,又有一批新玩家携百亿资本涌入。

中下游博弈涨价

2020年下半年,多晶硅供应趋紧,特别是新疆地区较大部分产能检修减产,当地两家企业又发生安全事故,价格已经出现较大反弹,抬升明显。而直至目前,多晶硅价格飙升至每吨超21万元水平,这在业内人士看来超乎预期。

总体而言,价格上涨逻辑由供需关系决定。虽然硅业分会曾分析,2021年在全球终端需求160GW的前提下,多晶硅市场呈现全年供应紧平衡。但事实上,随着光伏硅片、电池和组件扩产,产能在2020年以来随之提升,已经大幅超过多晶硅的产能水平。

一位硅片企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按照多晶硅产能推算,其供给量只能对应180~190GW硅片需求。而硅业分会预测,光伏硅片产能到2021年一季度达207GW,到2021年第四季度达310GW。

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硅片处于上游,电池、组件、电站开发和运营处于中下游。由于供需失衡,多晶硅涨价凶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也悲喜不同。

不难想象,2021年一季度多晶硅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由于组件靠近电站端,又是提早签订供货合同,当涨价向下传导,组件企业敏感度最强。光伏机构PV Infolink早前分析,3月一线组件大厂大多维持在65%~70%的开工率,进入4月进一步下调,二、三线厂家开工率更加低迷。

“现在部分组件企业开工率在30%~40%,仓库里组件积压严重,需要清理库存让资金回笼,都希望硅片价格回落之后,用现在折价卖掉的组件资金,再来开工做组件,这样成本低。”某电池组件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如此情形下,头部组件企业的业绩呈下滑态势。2021年一季度,晶澳科技、阿特斯和东方日升等企业业绩急转直下,三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1%、79%、68.3%。

电站终端需求也不如预期。某光伏EPC龙头企业高管向记者坦言:“目前下游电站端都很难,不干没事做,干了不赚钱甚至亏损。因此,有任务指标的央企国企,经济账如果能算过来就开工了,另外能少量并网交代任务的也就开工了,其他投资方则观望降价,或选择明年并网。”

在上述高管看来,今年光伏市场装机量大概率不及预期。“如果这种市场态势持续下去,完成装机40GW也困难。”这与光伏行业协会先前预测的55~65GW水平相比,已经是大打折扣。

当然,电池企业也并不好过。PV Infolink分析认为,6月初组件大厂持续停止采购电池,下游对于组件拉货力道减缓、部分厂家暂停商议部分规格的产品。端午假期前夕,部分电池片厂家开工率40%~50%。整体订单落定状况不明朗,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对于多晶硅涨价问题,通威股份方面向记者表示,公司不存在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的情形。建议产业链各环节,包括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等,回归理性,把握投资节奏,合理布局产能,否则会出现供需失衡,价格奇高或奇低的残酷现实,不利于产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某多晶硅企业高管也告诉记者,在供需矛盾失衡的现实面前,产业链其他环节等待更多的多晶硅产能释放,其他别无选择。

实际上,关于多晶硅涨价问题的争议,揭开了产业链内部矛盾激化的真实面。而目前这种产业链内部上下游博弈已经在传导。

硅业分会分析认为,6月份产业链中间各环节主动下调开工率,预计需求减少量在2000吨左右,预计6月份多晶硅环节供需将逐步达到平衡状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相对过剩的中间环节通过减产而非降价的方式,以期使市场逐步达到新的平衡,上下游博弈开始影响市场价格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并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指出,受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光伏企业已经大幅降低开工率,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出现违约、毁约现象,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建议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

新玩家陆续涌入

资本往往逐利。当多晶硅供需矛盾尖锐、利润空间的诱惑力足够大时,资本已经奔赴在造富路上。

2020年以来,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等老玩家已经在扩产或抛出扩产计划。

不仅如此,高利润空间还刺激了“停滞”产能的再启动,如南玻A和聚光硅业。

2020年南玻A年报显示,南玻A主动对多晶硅产线停车技改升级,全力推进相关解决方案。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南玻A方面公开表示,重点发展多晶硅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影响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东方日升在2020年11月收购聚光硅业(原内蒙古盾安光伏停产产能)后,原规划多晶硅总产能1.2万吨,目前年化产能不满0.8万吨,在今年1月已实现出货,并与上机数控签订了超3年的多晶硅长单。

除此之外,多晶硅领域也不断涌入新玩家,包括同德化工、新疆晶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诺新能源”)、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股份”)和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丽豪”)等。

其中,晶诺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4月,主要涉及硅及相关高纯材料生产、销售等。新疆胡杨河市发改委官网曾在6月3日发布晶诺新能源年产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报批公示。

晶诺新能源是杭州锦江集团旗下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钭正刚。公司官网显示,杭州锦江集团始创于1983年,产业主要包括环保能源、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贸易与金融。2018年末,集团总资产近800亿元,营收近千亿元。

另一光伏电池玩家——润阳股份也不可小觑。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5月,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制造等,2020年全球电池片出货位居第三。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该公司正筹备上市,并于2020年11月已开始接受辅导。

据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官方2021年4月16日消息,鄂托克前旗与润阳股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体化推进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光伏发电供能全产业,总投资297亿元。紧接着,据《宁夏日报》6月8日消息,润阳股份又将在宁夏石嘴山市投资1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

在外界看来,润阳股份有意构建一体化产能,不过其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做硅料和电池,其他环节还不清楚。

值得关注的是,由海南皓梵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南卓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的青海丽豪。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从事高纯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青海省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之一。刚成立不久,该公司分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80亿元。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已经在筹备核心设备了。不过,该公司是否投资光伏应用的多晶硅,记者致电青海丽豪,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对于新玩家的入局,上述多晶硅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这就是市场,价格高了,新玩家就进来了,市场会自动调解供需。”

多晶硅行业观察者李岩认为,今年新投建的产能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才真正达产,因此这期间多晶硅还会供不应求,明年下半年才有所缓解。新玩家进入是看到了短期供需失衡的巨大利润。光伏大方向是增长的,而且增速比一般行业快,长期看会有不错的机遇;但如果仅仅是短期投机,最后也可能会输得很惨。

受2018年“5·31”光伏新政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企业生存艰难,二线厂商相继停产。2019年以来,多晶硅领域逐渐形成了以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等头部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

在李岩看来,多晶硅行业进入门槛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缺一不可,新玩家资金应该问题不大,但技术就不一定了。新玩家入局并不会造成市场格局的太大改变,未来还是以通威股份、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和新特能源等龙头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